大豆蛋白植物肉豆腥味的形成与去除研究进展

2025-04-30 50 0.92M 0

  摘要:植物肉具有营养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一种可持续的动物肉类替代品。大豆蛋白作为植物肉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挤压过程中易产生豆腥味,降低了消费者接受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深入归纳了大豆蛋白植物肉中挥发性豆腥味物质(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的形成机制,发现豆腥味主要来源于大豆蛋白原料中残留脂质及添加油脂在挤压过程中的氧化降解,该过程受到脂肪酸组成、含量以及挤压参数的影响。同时,美拉德反应和Strecker降解反应也是产生豆腥味物质的重要途径。此外,这些挥发性物质在蛋白质基质中的吸附与扩散行为,受到植物肉致密组织结构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以及挥发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共同调控。基于现有研究,单一去腥方法往往存在局限性,而通过原料前处理(超声和射频技术等)、挤压过程风味调控(添加风味配料等)以及挤出产品风味改善等各环节的去腥技术综合应用,可以实现更好的去腥效果。本文旨在为低豆腥味植物肉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植物肉产业升级。

  文章目录

  1 豆腥味的组成和形成途径

  1.1 豆腥味的组成

  1.2 挤压过程中豆腥味的形成与变化

  1.2.1 挤压过程中豆腥味的形成途径

  1.2.1.1 脂质氧化反应

  1.2.1.2 美拉德反应

  1.2.2 挤压过程中豆腥味的吸附与扩散

  2 豆腥味的去除或掩盖方法

  2.1 原料前处理去腥

  2.1.1 生物法

  2.1.2 物理法

  2.1.3 化学法

  2.2 挤压过程风味调控

  2.2.1 添加风味配料

  2.2.2 蛋白原料复配

  2.2.3 优化挤压参数

  2.3 挤出产品风味改善

  2.3.1 发酵

  2.3.2 酶解

  3 结论与展望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