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虎耳草调节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

2025-07-21 30 1.16M 0

  摘要:目的:考察小伞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Hook. f. et Thoms.)乙醇总提取物(SUT)对高脂、高果糖和高胆固醇饮食(HFFCD)诱导的金黄地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洛伐他汀阳性药给药组(1.87 mg·kg-1·d-1)和SUT给药组(0.56 g·kg-1·d-1)。造模2周后,各组继续给予相应饮食和药物干预4周,检测给药期间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样本用于血脂指标检测;取肝脏组织测定肝脏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UPLC-MS/MS进行肝脏组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UT干预显著抑制HFFCD诱导的体质量增长及肝脏指数升高,显著下调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SUT有效缓解了肝细胞脂肪变性。代谢组学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甘油二酯等,富集于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单环β-内酰胺生物合成及赖氨酸生物合成路径,且关键代谢物与血脂指标显著相关。Western blot证实SUT通过抑制SREBP-1/FAS通路降低脂质合成,上调CYP7A1与LDLR并抑制HMGCR以促进胆固醇代谢;同时激活PPARα信号轴,上调CPT1A及ACOX1,激活线粒体中的ACSL1以增强脂肪酸β-氧化。结论:小伞虎耳草通过多靶点协同调控胆固醇代谢、脂肪酸合成及氧化,并调控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单环β-内酰胺生物合成及赖氨酸生物合成路径,从而改善HFFCD诱导的高脂血症状和肝脏脂肪变性。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物与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

  2.1 小伞虎耳草乙醇总提取物(SUT)的制备

  2.2 动物实验

  2.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4 组织病理检查

  2.5 代谢组学分析

  2.6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2.7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SUT对体质量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3.2 SUT对血脂和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3.3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3.4 KEGG富集分析法解析代谢途径

  3.5 SUT对肝脏脂肪酸合成和胆固醇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SUT对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