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大黄附子汤关键信息考证及药理作用分析

2025-07-12 30 0.84M 0

  摘要: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结合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黄附子汤的源流、方义衍变、基原、剂量与煎服法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考证。大黄附子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所撰的《金匮要略》,除《邹氏寒疫论》中记载大黄、芒硝、生附子、枳实,余均沿用仲景原方,由大黄、附子(炮)、细辛组成。经考证后仲景大黄附子汤药物的剂量折合成现代剂量为大黄41.4 g、附子30 g、细辛27.6 g。以上三药的基原均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对煎服方法考证可知,建议三药加水1000 mL,煎至400或500mL ,均分日三次温服。古代应用涉及大多为胁痛、腹痛、便秘、寒疝等疾病,以寒积里实证为主,现代临床应用涉及泌尿、消化等多系统疾病。药理研究证实其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肾纤维化、调节神经与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分析大黄附子汤的古籍记载、现行标准及临床研究,明确其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数据来源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数据规范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名及源流

  2.2 组方病机及方义分析

  2.3 药物基原炮制与现代药理学分析

  2.3.1 大黄

  2.3.2 附子

  2.3.3 细辛

  2.4 药物组成剂量分析

  2.5 煎服法分析

  2.6 古代应用

  2.7 注意事项

  3. 现代临床应用

  4 大黄附子汤药理作用

  4.1 调节胃肠功能

  4.2 抑制肾纤维化

  4.3调节神经与免疫

  4.4减轻炎症反应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