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对黑糯米消化性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2025-07-03 10 0.93M 0

  摘要:黑糯米表面的种皮层不仅含有果胶和粗纤维,而且质地较硬,导致其蒸煮和食用品质较差。为了改善黑糯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本研究以东北黑糯米为原料,使用纤维素酶溶液对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酶解条件,并对比了未酶解和最佳酶解条件下处理的黑糯米样品的消化特性、结构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温度为50 ℃,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3%,处理时间为150 min,pH值为 5.0的时候,蒸煮时间降低了32%,快消化淀粉含量增加到47.33%,效果最好;酶解后的黑糯米样品表面较不平滑,有明显的纹理感,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黏性增加,提高了适口性;晶型结构无明显变化,结晶度略微降低,热焓值降低,糊化温度增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脂肪、灰分和膳食纤维含量有所降低。经过纤维素酶处理的黑糯米样品更易熟,且消化性不高,便于日常食用。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仪器设备

  1.3实验方法

  1.3.1纤维素酶酶解工艺

  1.3.2单因素实验

  1.3.3正交实验

  1.3.4 蒸煮时间

  1.3.5 快消化、慢消化、抗性淀粉含量

  1.3.6 淀粉消化率

  1.3.7 表面及截面形态结构

  1.3.8 质构特性

  1.3.9 糊化特性

  1.3.10 热力学特性

  1.3.11 X-射线衍射

  1.3.12 基本营养成分

  1.3.13 花青素含量

  1.3.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解工艺参数对黑糯米消化性和蒸煮时间的影响

  2.1.1 酶解时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