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2025-07-02 20 0.98M 0

  摘要:该文系统综述了膳食纤维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物理、化学、生物及联合改性方法的作用机制与功能特性变化。物理改性通过高温、高压或机械力破坏纤维结晶结构,提升其溶解性与水合能力;化学改性通过引入官能团(如羧甲基、乙酰基)改善亲水性与吸附性能;生物改性利用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大分子结构,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联合改性则通过多技术协同效应优化综合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膨胀力、抗氧化性及降血糖血脂活性显著提升,但仍面临原料适配性差、规模化成本高及安全性评估不足等问题。此外,该文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膳食纤维功能活性的影响,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并探讨了改性膳食纤维的安全性评价。旨在为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精准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文章目录

  1 膳食纤维的改性方法

  1.1 膳食纤维的物理改性方法

  1.1.1 热处理

  1.1.1.1 挤压蒸煮

  1.1.1.2 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 SE)

  1.1.2 非热处理

  1.1.2.1 UHP

  1.1.2.2 HPH

  1.1.2.3 UC

  1.1.2.4 超声波处理

  1.1.2.5 微波处理

  1.1.2.6 等离子体处理(plasma treatment, CP)

  1.2 膳食纤维的化学改性方法

  1.2.1 醚化改性

  1.2.1.1 CM

  1.2.1.2 羟丙基化(HP)

  1.2.2 乙酰化处理

  1.2.3 酸处理

  1.2.4 碱处理

  1.2.5 交联处理(cross-linking, CL)

  1.3 膳食纤维的生物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