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还对肝脏、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作用,在医疗、农业、生态等领域均有应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因苦豆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该文系统整理了苦豆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相关数据,并从植物亲缘学、传统药性、传统药效、新药效用途、不同产地和采收期、化学成分可测性和入血成分7个方面探讨了苦豆子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筛选与确定,初步推测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金雀花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豆碱、槲皮素、芹菜素和紫铆因可作为苦豆子的质量标志物,为建立苦豆子系统性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1 化学成分
1.1生物碱类
1.2黄酮类
1.3其他类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作用
2.2 抑菌作用
2.3 抗肿瘤作用
2.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6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 质量控制现状
4 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1 基于植物亲缘学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2 基于传统药性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3 基于传统药效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4 基于新药效用途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5 基于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6 基于化学成分可测性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4.7 基于入血成分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