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构建皮质酮(CORT)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损伤模型,探讨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ORT模型组(400 μmol·L-1 CORT)、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组(400 μmol·L-1 CORT+10%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对照血清组(400 μmol·L-1 CORT+10%对照血清)、氟西汀组(400 μmol·L-1 CORT+10%氟西汀含药血清)。采用细胞活性检测、线粒体形态观察、膜电位测定、能量代谢分析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检测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显示,CORT处理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改变线粒体形态并降低线粒体的膜电位和三磷酸腺苷(ATP)生成速率。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和氟西汀均能显著提高CORT损伤PC12细胞的存活率,提高线粒体ATP生成速率;与氟西汀不同,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能显著改善由CORT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高线粒体最大呼吸值与备用呼吸能力的耗氧率(O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ORT引起PC12细胞中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上调,并诱导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特异性表达,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蛋白表达;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和氟西汀均显著抑制Drp1蛋白表达;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CORT引起的PGC-1α蛋白表达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可以减轻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Drp1抑制形成的线粒体碎片化/脂质过氧化保护,以及PGC-1α/SIRT1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代谢有关。
文章目录
1材料
1.1细胞与动物
1.2药物与试剂
1.3仪器
2方法
2.1动物分组及含药血清制备
2.2 CORT损伤细胞模型建立
2.3细胞分组及药物处理
2.4荧光探针法观察线粒体形态
2.5 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2.6线粒体压力测试法检测细胞氧气消耗速率
2.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2.8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CORT最适造模条件筛选
3.2 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对CORT损伤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3.3不同处理对CORT诱导PC12细胞核与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3.4不同处理对CORT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5不同处理对CORT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3.6不同处理对CORT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