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泌尿与生殖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网中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泌尿与生殖功能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为扩大范围,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日期限于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临床研究文献,共5 429例患者,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手术2 709例(机器人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2 720例(腹腔镜组)。统计学分析显示:机器人组在术后30天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8,95%CI(0.61,0.99),P=0.04];这种差异并没有继续向远期延伸,术后30天以上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尿潴留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21,2.05),P=0.46];术后6月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55,1.07),P=0.12];术后3月时,机器人组IPSS评分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58,95%CI(-3.10,-0.05),P=0.04];术后12月时,两组手术方式的患者IPSS评分都逐渐降低,均低于术前,机器人组IPSS评分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26,95%CI(-2.09,-0.44),P=0.003];术后12月时,机器人组IIEF-5评分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4.06,95%CI(2.38,5.74,P<0.000 01];术后12月时,机器人组FSFI-15评分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9,95%CI(-2.00,0.82),P=0.41]。结论: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在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泌尿生殖功能保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1.4 数据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术后30天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2.2.2 术后30天以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2.2.3 勃起功能障碍比较
2.2.4 术后3月IPSS评分比较
2.2.5 术后12月IPSS评分比较
2.2.6 IIEF-5评分比较
2.2.7 FSFI-15评分比较
2.3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