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12例EH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组织样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名、女性9名,平均年龄(47.17±11.15)岁;肿瘤分布为肝脏6例、肺4例、纵隔1例、右锁骨上1例;无症状患者9例,其余3例患者因胸闷、乏力等轻微不适症状就医。CT检查显示发生在肝脏和肺部的EHE患者均为多发结节,其中2例同时累及肝脏和肺;发生在锁骨上及纵隔的EHE患者为单发结节。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或簇状;上皮样细胞具有圆形泡状核及嗜酸性胞质,部分细胞呈印戒样外观伴胞质空泡;间质含黏液样基质。IHC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的间叶源性血管内皮标志物波形蛋白、CD31、ETS转录因子ERG、凝血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均为阳性,而上皮源性标志物阳性率低且仅呈弱阳性,Ki-67指数也较低。FISH检测显示:10例患者存在钙调素结合转录激活因子1(calmodulin-bind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1,CAMTA1)基因断裂,另2例患者存在转录因子E3 (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基因断裂。12例患者中11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38个月,平均21.7个月,其中3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因心脏病死亡。结论·EHE临床特征不典型、易复发、预后差异较大;组织病理学结合IHC及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