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宽肠颗粒对功能性便秘大鼠AMPK/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5-04-09 110 1.12M 0

  摘要:目的:研究利胆宽肠颗粒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1)14 d构建FC大鼠模型。将FC大鼠随机分为5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每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利胆宽肠颗粒低、中、高组分别给予利胆宽肠颗粒5、10、20 g·kg-1,阳性对照组灌胃乳果糖6 g·kg-1。干预14 d后,检测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与NOS活力;蛋白质印迹检测结肠组织中AMPK、eNOS、Tsc-1、Tsc-2与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FC大鼠粪便呈黑、干、硬状,体质量显著减少,肠道推进率和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病变严重,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AMPK、eNOS、Tsc-1、Tsc-2与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使用利胆宽肠颗粒干预后,粪便情况逐渐恢复正常,肠道推进率和粪便含水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病变减少;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AMPK、eNOS、Tsc-1、Tsc-2与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利胆宽肠颗粒可能通过AMPK/eNOS通路调控改善FC的潜在机制,其恢复肠道动力的作用特征与临床促动力药物具有机制相似性。

  文章目录

  1 材料

  1.1 仪器

  1.2 药物与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

  2.1 利胆宽肠颗粒的组成与制备方法

  2.2 构建FC模型

  2.3 分组与给药

  2.4 一般指标检测

  2.5 粪便含水量检测

  2.6 肠道推进率检测

  2.7 组织病理学

  2.8 ELISA

  2.9 ?Western blot

  2.10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观察情况

  3.2 利胆宽肠颗粒促进FC大鼠肠道蠕动与排便

  3.3 利胆宽肠颗粒修复FC大鼠结肠组织损伤

  3.4 利胆宽肠颗粒对FC大鼠血清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