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需要人们对人类理解机制与人工智能的赋能性使用进行反思。人的理解有诸多因素起关键作用。观看在原印象、滞留与前摄的共同作用中,通过“视域”使人获得达致理解的“范型”;记忆作为意向性的滞留,使人的认知体系得以建立,其本身就是一种理解;而真正表征理解的表达展现着事物所承载的意谓而非事物的抽象概念解释,并言说“我”与世界的融合。因此,教学实践需要教师以图像还原知识情境,激发学生感性感知的生成;运用“触发”而非“重复”使记忆联结自我、获得稳定;同时,促进学生在对世界的意谓性言说中达致存在性理解。人工智能并非对教育与教师的替代,而是与教师、学生共同处于世界发生—认知发生—教育发生的构成境域中助力“世界—教育”的构成性运动,以人类认知的连续性、综合性与属我性助力理解的达成。由此,人工智能可作为多模态感知增强系统,增强学生具身认知;成为场景生成器,通过时空建构触发新旧内容联结;作为意义对话者,激发学生属我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