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2025-05-20 20 1.7M 0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3例IT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在38~45岁之间,肿瘤最大直径为1.7~2.4 cm,镜下见肿瘤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索状、岛屿状,类似于胸腺小叶状结构;肿瘤细胞呈合胞体细胞样生长,胞浆嗜酸,核大且为空泡状,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弥漫的表达CD117、CD5、P63、P40、和CK5/6,Ki-67增殖指数约10%~30%。3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均不存在BRAF V600E突变。术后随访10~34个月,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CD5和CD117可作为诊断ITTC及其鉴别诊断的关键标记物。ITTC并不总是呈现惰性过程,其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建议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随访。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大体检查

  2.3 镜检

  2.4 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

  2.5 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

  2.6 治疗和随访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诊断

  3.3 鉴别诊断

  3.4 起源及分子机制

  3.5 治疗及预后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