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断陷盆地优势灌木响应石漠化程度的根系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适应策略

2025-07-25 00 1.01M 0

  摘要:喀斯特断陷盆地是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喀斯特断陷盆地优势灌木根系对石漠化的响应特征及适应策略,在云南建水县选取不同石漠化程度(无、潜在、轻度、中度、重度)下长势相对一致的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沙针(Osyris wightiana)和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通过挖土壤剖面获取根系并进行根系扫描,分析优势灌木根系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桑子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比根表面积随石漠化加剧呈增加趋势;沙针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分支强度从无石漠化到中度石漠化先增加再减少,后在重度石漠化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较中度石漠化分别增加了2.6倍(P<0.01)、2.8倍(P<0.01)、15.0倍(P<0.01)、0.3倍(P<0.05);华西小石积的根组织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长密度随石漠化程度增加而减少,而分支强度在中度和重度石漠化显著增加,较无石漠化增加了121.2%(P<0.01)、117.6%(P<0.01)。沙针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比根表面积在重度石漠化显著高于车桑子和华西小石积(P<0.05)。优势灌木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比根表面积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表面积密度、根长密度与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优势灌木根系对不同石漠化程度都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及不同的适应对策,土壤速效钾含量是其适应石漠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而地上部分对根系性状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植被恢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设计及采样

  1.3 根系功能性状的测定

  1.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漠化程度、树种及其交互作用对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石漠化程度同一树种根系功能性状特征

  2.3 同一石漠化程度不同树种根系功能性状特征

  2.4 优势灌木根系功能性状与地上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