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和降解特性分析

2025-07-24 50 1.11M 0

  摘要:【目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生物降解方法,以去除环境中的PAHs。【方法】本研究利用焦化厂污泥,在连续间歇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SBR)中对多环芳烃(菲(phenanthrene (PHE))、荧蒽(fluoranthene (FLT))和芘(pyrene (PYR))进行生物降解。通过逐步提高污染物浓度,观察降解率的变化。随后,从反应器中提取污泥,并根据中间代谢产物的协同机制驯化出菌群(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l community,PDC)。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PDC菌群的物种组成。同时,利用PICRUSt2进行了功能预测,并通过宏基因组进一步验证了降解路径。【结果】结果显示,从反应器中提取污泥并驯化出的PDC菌群在最佳降解条件下(温度30 °C、转速150 r/min、PDC菌群添加量5%,初始浓度为100 mg/L)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果。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DC菌群物种丰富度较高,其中Achromobacter、Pseudomonas和Ochrobactrum为核心优势菌属。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PHE、FLT和PYR主要通过水杨酸途径进行降解。而宏基因组的KEGG分析显示,PHE、FLT和PYR除了通过水杨酸途径降解外,还通过邻苯二甲酸途径降解。【结论】综上,本研究驯化得到一个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菌群,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功能预测揭示了PDC菌群通过水杨酸途径降解PAHs,为开发基于生物方法的PAHs污染治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污泥来源

  1.2 模拟废水的配置

  1.3 培养基

  1.4 实验方法

  1.4.1 反应器的搭建及驯化

  1.4.2 菌群的驯化

  1.4.3 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特性研究

  1.4.4 群落分析

  1.4.5 宏基因组分析

  1.5 多环芳烃的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SBR反应器的运行情况

  2.2菌群降解的影响因素优化

  2.2.1 初始浓度对菌群PDC降解菲、荧蒽和芘的影响

  2.2.2 温度对菌群PDC降解菲、荧蒽和芘的影响

  2.2.3 转速对菌群PDC降解菲、荧蒽和芘的影响

  2.2.4 投菌量对菌群PDC降解菲、荧蒽和芘的影响

  2.3 群落分析

  2.3.1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3.2 微生物群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