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模型大鼠颈椎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25-07-24 30 1.32M 0

  摘要:背景:颈性眩晕是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既往研究多通过建立颈椎不稳大鼠模型模拟颈性眩晕,但其导致颈性眩晕的具体生物力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颈性眩晕大鼠颈椎不稳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揭示其致病机制。方法:基于8周龄健康SD大鼠颈椎三维CT数据,利用Mimics软件构建C2-C7正常颈椎三维几何模型(含椎体、椎间盘、韧带等);颈性眩晕模型通过去除C5-6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关节突关节软骨构建。应用Ansys软件分析两组模型在负重、屈伸、旋转、侧屈等工况下的颈椎整体应力分布、颈椎整体位移及C5-6椎间盘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1)各种工况下颈性眩晕组相比正常组的颈椎整体最大总位移均升高,旋转工况增幅最大(左旋转增加84%,右旋转增加233%);(2)除前屈外,在其他工况下颈性眩晕组相比正常组颈椎整体最大应力均增加,旋转时达峰值(左旋转增加102%,右旋转增加165%);(3)各种工况下颈性眩晕组相比正常组C5-6椎间盘应力均显著增加,旋转时增幅最大(左旋转增加312%,右旋转增加323%);(4)提示现有颈性眩晕造模方法可有效降低颈椎稳定性,导致颈椎整体应力集中,尤以C5-6椎间盘在颈椎旋转时异常应力集中最明显;此次研究不仅为当前颈性眩晕大鼠模型的可靠性提供了关键生物力学证据,更揭示了“颈椎不稳-颈椎异常应力集中-颈性眩晕发作”的潜在发病机制。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