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叶表附着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2025-07-21 30 1.27M 0

  摘要:为探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叶表附着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功能,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了油茶叶表微生物,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油茶健康叶、病叶叶表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健康叶叶表优势真菌为Papiliotrema sp.(40.56%)、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10.99%和Carlosrosaea sp.(6.2%)等;病叶为Carlosrosaea sp.(4.29%)、黑孢属(Nigrospora sp.)(1.72%)和暗色银耳属(Phaeotremella sp.)(1.23%)等。健康叶叶表优势细菌为薄层菌属Hymenobacter sp.(30.35%)、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17.8%)和叶居菌属(Frondihabitans sp.)(12.38%)等;病叶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28.41%)、马赛菌属(Massilia sp.)(20.59%)和叶居菌属(Frondihabitans sp.)(11.45%)等。α多样性分析表明,健康叶的叶表真菌群落较病叶更加稳定且多样性程度更高,病叶的叶表细菌群落较健康叶更加稳定且多样性程度更高。两个群落的NMDS、PCoA分布明显分离,健康叶叶表“真菌寄生真菌、表生真菌类型、动物病原真菌、木腐生真菌”功能真菌相对丰度对应为17.57%、10.47%、1.5%和2.43%,病叶分别为10.13%、6.7%、3.1%和4.25%。叶表细菌代谢功能差异较大的是“细胞过程、新陈代谢”,健康叶对应丰度为7.09%和73.66%,病叶为8.72%和71.35%。叶表细菌生态功能差异较大的是“健康叶甲醇氧化、甲基营养、发酵作用、尿素水解型、植物病原体”,健康叶分别为2.57%、2.92%、1.48%、2.57%和0.04%,病叶分别为0.62%、1.23%、0.15%、0.62%和4.32%。本研究为开展油茶病害绿色防治及有益微生物挖掘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样品消毒与处理

  1.2.2 高通量测序方法

  1.2.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通量测序序列分析

  2.2 油茶叶表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2.2.1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2.2.2 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2.3 油茶叶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3.1 α多样性

  2.3.2 β多样性

  2.4 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3 结论与讨论

  3.1 油茶叶表微生物组成特征

  3.2 油茶叶表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3.3 油茶叶表微生物功能差异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