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采用模拟与原位测试结合的方法,系统探究不同芦竹品种对铬(Cr)、砷(As)、镉(Cd)、汞(Hg)和铅(Pb)的修复效能及作为水产饲料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绿洲1号芦竹对Cr、As、Cd、Hg的去除效能最优,去除率分别达34.74%、21.80%、25.85%和64.67%;花叶芦竹对Pb的去除率最高(21.77%),富集量(28.65 mg/kg)最优。迁移系数显示,花叶芦竹和绿洲1号芦竹对Cr的迁移能力最强,原种芦竹对As、Cd、Hg的迁移系数低。推测沉积物-根际-内生微生物三级互作体系协同增强芦竹重金属抗性。鱼类摄食偏好性试验表明,原种芦竹叶片纤维素-木质素总量最低(519.54 mg/g Dw),具有作水产青饲料潜力。本研究提出花叶芦竹与绿洲1号芦竹协同修复策略,并证实原种芦竹叶片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区水产养殖绿色饲料,结果为湿地植物修复底泥污染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设计
1.2.1 沉积物修复实验
1.2.2 饲料化利用实验
1.3分析检测
1.3.1 植物营养指标
1.3.2 重金属迁移特征
1.3.3 微生物群落分析
1.4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芦竹叶片色素及主要营养组分的种质差异
2.2 芦竹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去除效能
2.3 重金属在芦竹种质间的分布特征
2.4 沉积物微生物变化
2.5 芦竹饲料化利用
3 讨论
3.1 重金属胁迫下芦竹的生长与生理响应
3.2 重金属在芦竹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3.3 芦竹根际优势微生物群落
3.4 芦竹饲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