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认知障碍及KIF5A/Miro1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2025-07-09 50 1.13M 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醒脑开窍针法的电针(EA)干预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的改善效果,及其对前额叶皮质神经元驱动蛋白家族成员5A(KIF5A)/线粒体Rho GTP酶1(Miro1)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将70只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及造模预筛组(46只)。造模预筛组小鼠采用六羟基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单侧立体定位注射制备PD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小鼠中随机选取24只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予针刺“水沟”和双侧“三阴交”“内关”,同侧“三阴交”和“内关”分别为一组连接电针仪,予疏密波,频率5 Hz/20 Hz,电流0.5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持续30 d。采用Y迷宫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认知功能;HE染色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形态学;荧光探针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活性氧(RO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形态及自噬小体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酪氨酸羟化酶(TH)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TH、KIF5A、Miro1、p62、Parkin及PTEN 诱导激酶 1(PINK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电针组小鼠每分钟旋转次数大于假手术组(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Y迷宫实验新臂探索时间减少(P<0.001);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前额叶皮质细胞空泡、核固缩神经元数量增加(P<0.001),可见线粒体自噬小体;前额叶皮质ROS相对表达量升高(P<0.001),TH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01),Miro1、PINK1、Parkin蛋白表达升高(P<0.001,P<0.01),KIF5A、p62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Y迷宫实验新臂探索时间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前额叶皮质细胞空泡、核固缩神经元数量减少(P<0.001),自噬小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形态改善;前额叶皮质ROS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TH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01,P<0.01),Miro1、PINK1、Parkin蛋白表达降低(P<0.001,P<0.01,P<0.05),KIF5A、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醒脑开窍法电针可明显改善PD模型小鼠认知障碍及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KIF5A/Miro1信号通路,进而减少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相关。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模型制备

  1.4 干预方法

  1.5 取材

  1.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6.1 认知功能检测

  1.6.2 HE染色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形态学

  1.6.3 荧光探针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ROS含量

  1.6.4 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形态及自噬小体超微结构

  1.6.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TH mRNA表达

  1.6.6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质TH、KIF5A、Miro1、p62、PINK1、Parkin蛋白表达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小鼠行为学结果比较

  2.2 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形态学

  2.3 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ROS含量比较

  2.4 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形态及自噬小体超微结构

  2.5 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TH蛋白及mRNA表达比较

  2.6 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KI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