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廉泉”通过舌下神经核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机制研究

2025-07-15 20 2.33M 0

  摘要:目的:探究舌下神经核(12N)调节吞咽相关活动及参与电针“廉泉”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PS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示踪病毒研究正常小鼠从中枢神经脑区直接投射到“廉泉”附近的脑区。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正常+12N抑制对照组、正常+12N抑制组、模型+电针+12N抑制对照组、模型+电针+12N抑制组,每组7只。化学遗传病毒抑制正常小鼠12N脑区神经元活动,喉镜观察声带活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吞咽时下颌肌肉肌电的改变。光化学栓塞法腹腔注射1.5%玫瑰红溶液(0.2 mL)结合激光照射诱发初级运动皮层处缺血的病理改变,建立小鼠PSD模型;电针“廉泉”(2 Hz,1 mA,留针15 min,共1次)的同时化学遗传抑制12N,研究化学遗传抑制12N对电针“廉泉”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最后病毒示踪研究正常小鼠12N上游脑区。结果:12N神经元可直接投射至“廉泉”所在附近组织。生理情况下,与正常+12N抑制对照组相比,正常+12N抑制组声带运动周期时间、10 s内运动周期数、声带对称性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12N抑制对照组相比,正常+12N抑制组吞咽肌电曲线下面积减小,吞咽次数下降(P<0.05)。病理情况下,与模型+电针+12N抑制对照组相比,模型+电针+12N抑制组声带运动周期时间延长、10 s内运动周期数减少(P<0.05);与模型+电针+12N抑制对照组相比,模型+电针+12N抑制组肌电曲线下面积减小(P<0.05)。进一步病毒示踪结果表明投射到“廉泉”附近组织的12N上游脑区主要包括孤束核、中间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核、外侧旁巨细胞核等。结论:12N脑区神经元可直接投射到“廉泉”附近的组织,且参与电针“廉泉”改善PSD的调控机制。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