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究热处理竹材自然霉变的真菌种属以及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原料,分别在160,180,200,220℃下进行2 h的热处理,对未处理竹材和热处理竹材在自然环境中霉变的形态特征、微观结构、真菌种属、化学组分、pH以及淀粉含量等开展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竹材霉变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当温度为200和220℃时,霉变现象肉眼几乎不可见;所有样品的真菌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素(Penicillium)和节担菌属(Wallemia)等,其中最优势属均为曲霉属,且其相对丰度也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青霉属与节担菌属两个次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总和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真菌对未处理竹材的纤维素降解严重,对热处理竹材半纤维素的降解显著,对所有竹材样品中阿拉伯糖和克拉松木素降解程度均不明显;自然霉变后未处理竹材和200,220℃热处理竹材的pH降低,酸性略微增强,而160,180℃处理的竹材pH增加;热处理竹材的淀粉含量随处理温度升高呈降低趋势,且均低于未处理竹材;霉菌对未处理竹材中淀粉的消耗明显高于所有热处理竹材,表明霉菌对高温热处理竹材中的淀粉破坏较小。本研究展示了不同温度热处理竹材的自然霉变特性,可为竹材的防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