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针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潜在机制

2025-07-16 490 2.32M 0

  摘要: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口腔黏膜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机制。OLP中的抗原特异性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非特异性机制主要为OLP病变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节段发生在OLP的各个过程,并促进OLP的“炎-癌”转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针刺具有抗炎、镇痛的特性,可正向影响OLP病变过程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减轻其与淋巴细胞的串扰作用。因此,笔者团队假设,针刺穴位尤其是足三里可能通过调节肥大细胞脱颗粒节段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以降低OLP的发生率和癌变率,为OLP的治疗提供一种无毒、经济的辅助治疗策略。

  文章目录

  1 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是OLP的关键病理机制

  1.1 口腔扁平苔藓

  1.2 OLP炎症微环境

  2 OLP相关免疫机制

  2.1 非特异性机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OLP的炎症过程

  2.2 特异性机制——T细胞是导致OLP转为慢性炎症的启动子和促进其癌变的因素

  2.3 MC与T细胞串联破坏OLP微环境

  3 MC介质可双向调节OLP的炎症过程

  3.1 组胺

  3.2 5-羟色胺

  3.3 前列腺素

  4 MC参与OLP的炎-癌转化

  5 针刺通过调控MC脱颗粒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5.1 针刺治疗OLP疗效确切

  5.2 针刺-抗炎

  5.3 针刺-镇痛

  6 针刺可能通过调控MC脱颗粒节段治疗OLP

  7 小结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