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期下‘中科绿猕1号’和‘中科绿猕2号’品质差异分析

2025-07-15 10 1.15M 0

  摘要:【目的】确定‘中科绿猕1号’和‘中科绿猕2号’猕猴桃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及品种间品质差异,为生产上适时采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中科绿猕1号’、‘中科绿猕2号’果实生长发育中5个时期为试验材料,测定记录其果实品质指标、软腐病发病率等,开展感官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得分最高的一个采收期测定其挥发代谢物质,进一步分析两个品种间香气物质差异。【结果】两个品种随采收期变化纵横侧径存在不同程度变化,但果型指数始终无显著性差异,果型表现稳定,采收时、软熟时硬度在前期有增大趋势后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含量基本随采收期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干物质含量呈递减趋势;‘中科绿猕2号’感官评价得分整体高于‘中科绿猕1号’,但软腐病发病率整体偏高,得分基本上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发病率随采收期延后逐渐递增;共检测1314个代谢物,其中有效香气物质香气‘中科绿猕1号’有152种,‘中科绿猕2号’有136种,‘中科绿猕1号’总相对气味活度值、总代谢物含量高于‘中科绿猕1号’。【结论】‘中科绿猕1号’的最佳采收期时采收期Ⅲ(花后166d),‘中科绿猕2号’最佳采收期是采收期Ⅳ(花后174d),‘中科绿猕2号’有效香气种类含量少于‘中科绿猕1号’,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整体高于‘中科绿猕1号’,更受消费者喜欢。

  文章目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果实外在品质测定

  1.3果实内在品质测定

  1.4果实感官评价

  1.5果实软腐病发病率统计

  1.6果实挥发性代谢物质测定

  1.7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2.2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3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感官评价和软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2.4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2.5‘中科绿猕1号’和‘中科绿猕2号’的代谢物含量及相对气味活度值差异比较分析

  3讨论

  4.结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