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石油烃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定向培育高效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菌群,并挖掘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菌株资源。【方法】以0#柴油作为唯一碳源,通过逐级提高其浓度对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逐级驯化,共进行5代驯化。基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利用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具有石油烃降解潜力的菌株。通过改进2,6-二氯靛酚培养体系验证实验筛选高效降解菌株。【结果】随着驯化过程中0#柴油浓度的升高,7 000 mg/L条件下,拟杆菌门(Bacteroidota)、芽孢杆菌门(Bacillota)等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共分离得到58株细菌,分属于4门22科25属。其中,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 31株,占比53.45%;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 13株,占比22.41%;芽孢杆菌门(Bacillota) 11株,占比18.97%;拟杆菌门(Bacteroidota) 3株,占比5.17%。同时,筛选获得18株具有潜在石油烃降解功能的菌株。【结论】通过逐级驯化培养,成功富集获得7个在7 000 mg/L 0#柴油浓度下石油烃降解率超过70%的驯化菌群。扩增子测序表明,不同浓度的0#柴油明显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筛选得到18株能以0#柴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的细菌。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石油烃污染样品的采集
1.2 培养基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1.4 菌群驯化
1.5 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1.6 菌株分离纯化
1.7 驯化菌群对0#柴油中总石油烃降解率的测定
1.8 分离菌株生物信息学分析
1.8.1 分离菌株系统发育分析
1.8.2 分离菌株最近菌或模式菌功能基因分析
1.9 分离菌株石油烃降解功能验证
1.10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驯化菌群对0#柴油中总石油烃的降解效果
2.2 0#柴油影响下微生物α多样性的演替
2.3 不同浓度0#柴油对驯化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
2.3.1 不同浓度0#柴油对门水平驯化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0#柴油对驯化菌群属水平群落组成的影响
2.4 菌株分离与鉴定结果
2.5 分离菌株生物信息学分析
2.6 菌株功能验证
3 讨论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