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白垩统Barra Velha (BVE)组湖相碳酸盐岩是巴西东部桑托斯盆地深水盐下重要油气储集层,因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构特征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认为,BVE组原位(In-situ)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树晶、方解石球晶和镁质黏土组成,沉积组构存在微生物成因和化学成因的对立观点,这导致岩石分类时出现完全不同的命名方案,沉积模式也有微生物沉积、化学沉积、热泉钙华沉积等不同认识。尚未发现明显的生物结构/物质,且树晶和球晶均发育纤维状晶体结构,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支持以化学成因为主的观点,但形成过程中是否存在微生物和/或热液的参与仍难以判定。古生物化石、自生黏土矿物和C-O-Sr同位素等指标显示,BVE组碳酸盐岩形成于高盐、高碱、高蒸发的湖泊环境中,然而水体的温度和深度、Mg-Si-Ca等物质的来源及碳酸盐形成阶段或沉积—成岩叠加阶段的作用过程和效应等依然不太清楚。在对BVE组湖相碳酸盐岩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笔者建议未来应从环境介质参数、物质来源、主要组分的成因等方面切入,开展高精度显微组构与原位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同时配套相关实验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代沉积考察认识、岩石宏观分布特征及盆地古构造、古气候演化等动力学系统信息,从多个角度共同揭开这套碳酸盐岩的成因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