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变观测分析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分段特征

2025-07-15 10 0.6M 0

  摘要:基于构造特征将鲜水河断裂带划分炉霍、道孚、乾宁、折多塘、康定-磨西五段,通过跨断层水准、基线/测距及水平蠕变多源观测数据,定量揭示各段水平滑动速率及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1982—2024年鲜水河断裂带整体以左旋走滑为主导模式,炉霍段侏倭和虾拉沱走滑速率为-0.9 mm/a和-2.86 mm/a,累积走滑量达40 mm和130 mm,显著高于格鲁、虚墟站点活动强度;道孚-乾宁段沟普和沟普蠕变站走滑速率为-0.97 mm/a和-0.58 mm/a,累积位移量呈线性增长趋势;而龙灯坝与老乾宁站的水平位移量级较小,局部断裂带呈弱左旋活动。康定-磨西段折多塘观测场地显示+0.2 mm/a右旋走滑,榆林观测场地则保持-0.12 mm/a稳定左旋走滑,其形变存在显著季节性波动(振幅约1.5~2.3 mm),安顺场地跨断层水准测量显示持续张性正断层活动,运动趋势线性度分别达到0.933和0.824。分段对比结果表明,北西段活动强度明显高于南东段,垂直运动表现为北段逆冲与南段正断层活动呈构造反转。分段差异与断层几何结构、介质物理性质有关;北西段转换层介质强度可能低于南东段,易触发滑动,导致较短地震复发周期;结合区域应力场发现,不同时期鲜水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北西段较南东段断层更为活跃,闭锁较弱。同时,汶川MS8.0、芦山MS7.0及泸定MS6.9地震后,巴颜喀拉地块向四川盆地挤压运动速率加快,影响了鲜水河断裂的远场左旋走滑速率和断层滑动亏损积累速率,进而导致鲜水河断裂带上各分段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差异。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