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调查早绝经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现状,探索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全身脂肪含量(body fat content)、脊柱脂肪含量(spinal fat content)、股骨脂肪含量(femoral fat content)、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睾酮(testosterone, T)与BMD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首次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早绝经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女性106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脊柱BMD、股骨BMD、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并搜集患者的年龄,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测定FSH、E2、T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脊柱和股骨BMD与年龄、FSH、E2、T、BMI、全身脂肪含量、股骨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组,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对3组患者的BMI、脂肪含量、年龄、FSH、E2、T浓度进行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的Mann-Whitney U检验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两两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早绝经患者中骨量正常的患者有30例(28.3%)、骨量减少的患者有64例(60.4%)、骨质疏松的患者有12例(11.3%),平均年龄(43.99±0.16)岁。股骨BMD与BMI和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值均<0.05)。不同骨量组之间股骨脂肪含量、年龄、FSH和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全身脂肪含量、脊柱脂肪含量和E2高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I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FSH是股骨BMD T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绝经女性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的比例较高,股骨BMD与BMI、全身脂肪含量和脊柱脂肪含量呈正相关。FSH升高是股骨BMD T值降低的影响因素。对于早绝经女性,应重视其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