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常伴随着地下水位波动现象,其对污染物的迁移和去除具有重要影响。以西北某农药污染场地的砂土和粉土为研究对象,构建单一介质土柱(均质砂土)与层状异质介质土柱(砂土-粉土-砂土层序结构),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水位波动对表面活性剂介导苯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相较于稳定水位条件,波动水位工况下表面活性剂对苯胺的去除率显著提升:不同水位波动频率下(5和10 mL/min),在单一介质土柱中去除率分别提高9.76%和10.39%,层状异质介质土柱中分别提高13.02%和13.56%,水位波动对层状异质介质土柱的强化修复效果更为显著,波动频率的增加促进了苯胺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解吸过程。在实际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可采用动态水位管理模式,通过周期性调节淋洗参数,协同增强表面活性剂对成层土中苯胺的修复效率。该成果可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有机污染场地的精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化解决方案。
文章目录
1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装置
1.2.2 试验设计
1.3 样品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迁移稳定后苯胺在不同土柱中的分布特征
2.2 水位波动对不同土柱中苯胺去除率的影响
2.2.1 水位波动对单一介质土柱中苯胺去除率的影响
2.2.2 水位波动对层状异质介质土柱中苯胺去除率的影响
2.3 水位波动对土柱内不同深度土层苯胺去除率的影响
2.4 水位波动频率对土柱苯胺去除率的影响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