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补偿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2000—2023年秦巴山区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内各市(区)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模型并进一步测算其生态补偿额度,再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探究补偿额度的动态演进,最后针对性提出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ESV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ESV从5407.96亿元增至8710.01亿元,增幅达到61.06%。(2)2023年秦巴山区生态补偿总额为390.32亿元,对研究区内31个市(区)ECPS排序,其中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位列前三,应优先补偿。(3)从三维核密度图观察得出研究区补偿额度有降有升,但差异逐渐减小,区域呈多极化协同态势。本研究从现实上破解了秦巴山区重点保护区域不明晰和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难题,为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区域公平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