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抗生素菌渣经高温造粒技术肥料化后特性及污染物变化

2025-07-15 00 0.92M 0

  摘要: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制药行业面临的紧迫挑战。为有效推动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温造粒技术处理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阿维菌素3种抗生素菌渣,评估肥料化前后理化性质及特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检测了pH、含水率、有机质、总养分(氮、磷、钾)等关键理化指标,以及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和抗生素的浓度变化。此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抗生素菌渣及其菌渣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丰度。结果表明,3种菌渣肥的pH为5.74~6.63,含水率为0.23%~1.12%,总养分含量高(总养分质量分数介于8.27%~12.36%),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超过43%,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浓度均在限定范围内,符合《有机肥料》(NY/T 525—2021)和《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的标准。肥料化后,PAHs浓度上升,但风险较低。高温造粒技术能显著降低菌渣中的抗生素残留,3种菌渣肥的抗生素去除率均超过94%。高温造粒技术有望使菌渣中ARGs和MGEs丰度降低,使之具有优质有机肥潜力,但仍需开展大田或盆栽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长期安全性及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

  1.2 仪器与药品

  1.3 抗生素残留检测

  1.3.1 样品前处理

  1.3.2 仪器条件

  1.3.3 质量控制

  1.4 ARGs和MGEs检测

  1.5 其他指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渣和肥料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残留

  2.2 PAHs

  2.3 抗生素残留

  2.4 ARGs和MGEs的丰度与组成

  3 结论与展望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