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化护理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心理应激和依从性的影响

2025-06-30 20 1.05M 0

  摘要:目的 探讨童趣化护理模式对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患儿心理应激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牙科收治的经根管治疗的学龄前儿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治疗方案一致,对照组给予常规牙科护理,研究组实施童趣化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儿干预前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心理应激——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评分、面部、腿部、手臂、哭泣、舒适度疼痛量表(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舒张压、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后CFSS-DS、FLACC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儿干预后CFSS-DS、FLACC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干预后儿童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家属对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克制能力较差在接受乳牙根管治疗时普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心理应激,并由此影响其依从性进而增加治疗的疼痛感,通过童趣化护理干预能缓解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该模式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也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借鉴。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样本量计算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1.2.2.2 研究组

  1.2.3 观察指标

  1.2.3.1 生命体征

  1.2.3.2 心理应激

  1.2.3.3 治疗依从性

  1.2.3.4 疼痛情况

  1.2.3.5 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2.2 2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疼痛情况,以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2.3 2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