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2025-05-19 20 1.01M 0

  摘要:本文对近些年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PSI)的国内外机制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针灸治疗PSI疗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针灸治疗PSI是多水平、多通路的共同作用,以调节整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相关神经递质、调节炎症因子、增高生物钟基因蛋白表达水平、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增加脑源性神经因子、改善脑肠轴失衡状态、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等防治PSI。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常规针刺、电针、头针、腹针、穴位埋针联合针刺、针刺结合耳穴压豆、针刺结合放血拔罐、针灸结合中药等。尽管针灸治疗PSI的机制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针灸治疗PSI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概括现有的针灸治疗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临床上针灸治疗PSI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方法。

  文章目录

  1针灸治疗PSI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调控神经递质

  1.1.1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1.1.2增加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1.1.3上调胆碱能神经递质表达水平

  1.2调节炎性因子

  1.3调节生物钟基因蛋白表达水平

  1.4调节激素水平

  1.5增加脑源性神经因子

  1.6改善脑肠轴失衡状态

  1.7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2. 针灸治疗PSI的临床研究进展

  2.1常规针刺

  2.2电针

  2.3头针

  2.4腹针

  2.5穴位埋针联合针刺

  2.6针刺结合耳穴压豆

  2.7针刺结合放血拔罐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