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防治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025-05-13 30 1.07M 0

  摘要:肝细胞癌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性癌症,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各种治疗手段均有其特有的优势,但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需探索更多治疗手段,明确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随着对肠道菌群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代谢产物、免疫调节等多种途径与肝细胞癌产生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是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从而发挥抗肝细胞癌作用,也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的恶性表型。该文旨在阐述肠道菌群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药的调节作用,填补“中药-菌群-肝细胞癌”轴的系统性解析空白。以期为中西医治疗肝细胞癌和菌群靶向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持,推动中西医协同防治肝细胞癌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精准治疗的跨越。

  文章目录

  1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抗肝癌

  1.1 肠道屏障功能

  1.1.1 肠道屏障损伤的致癌机制

  1.1.2 中医药通过修复肠道屏障功能治疗肝癌

  1.2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衍生代谢物网络重塑

  1.2.1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衍生代谢物的致癌机制

  1.2.2 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治疗肝癌

  1.2.2.1 肠道微生物

  1.2.2.2 胆汁酸代谢

  1.2.2.3 脂多糖

  1.3 菌群-宿主信号转导通路

  1.3.1 菌群-宿主信号转导通路的致癌机制

  1.3.2 中医药通过菌群-信号通路治疗肝癌

  2 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协同抗炎-免疫抗肝癌

  2.1 肠道菌群介导的炎症微环境调控

  2.1.1 肠道菌群与炎症反应

  2.1.2 中医药靶向肠道菌群抗炎治疗肝癌

  2.2 菌群-免疫动态平衡

  2.2.1 肠道菌群与免疫

  2.2.2 中医药靶向肠道菌群调节免疫治疗肝癌

  2.3 肠道菌群调控炎症-免疫协同网络

  2.3.1 肠道菌群与炎症-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