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部延边地区花岗质岩石及包体成因——对古太平洋俯冲作用的制约

2025-05-13 70 5.33M 0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及滨太平洋构造域西侧,是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叠加转换的关键部位。花岗质岩石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常被用作探测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探针”和“窗口”,记录了岩浆源区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延边地区早侏罗世月山洞与明南洞花岗质岩体中发育大量的暗色微粒包体,本文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花岗质岩石及包体的成因进行研究,查明早侏罗世岩浆活动构造背景。月山洞岩体与明南洞岩体中暗色包体的w(SiO2)分别为51.09%~53.52%和49.53%~51.96%,w(Cr)分别为1192.00×10-6~3 219.00×10-6和72.68×10-6~194.90×10-6,w(Ni)分别为330.60×10-6~693.20×10-6和58.61×10-6~81.06×10-6,w(V)分别为595.10×10-6~800.70×10-6和599.80×10-6~619.60×10-6;明南洞岩体中寄主岩石w(SiO2)为65.75%~68.19%,w(Cr)为33.20×10-6~57.54×10-6,w(Ni)为19.25×10-6~30.45×10-6,w(V)为181.80×10-6~229.20×10-6;所有样品表现出富钠贫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以及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相对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Nb/Ta、Rb/Sr值接近地幔平均值;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包体的岩浆源区具有幔源特征。月山洞岩体锆石的εHf(t)值为-3.2~2.4,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004~746 Ma和1 991~1 442 Ma,其初始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或新生下地壳。研究区内暗色微粒包体多呈椭圆状圆状,外部无明显的烘烤现象,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经历的分离结晶作用很弱,表现出岩浆混合的趋势。综上所述,推测月山洞岩体与明南洞岩体中暗色包体可能为岩浆混合作用的残留物,研究区早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