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山湖泊作为高海拔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敏感指示器,其碳埋藏过程对理解区域及全球碳循环、揭示气候与湖泊生态系统间关键耦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滇西北高山区域丁公错3500 cal.aBP以来湖泊沉积物中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及主成分分析等,揭示了晚全新世以来气候驱动下的云南高山湖泊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的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3 500~1100 cal.aBP间,Rb/Sr和Zr/Sr指示的流域相对较低的侵蚀强度与有机碳持续降低相对应。而自700 cal.aBP以来,高山区域温度升高削弱了冻融作用,加剧湖泊流域侵蚀与营养输入,驱动有机碳回升及无机碳波动。同时,丁公错沉积物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的显著负相关(R=-0.48,P<0.001),体现了气候调控下的高山湖泊“双碳权衡”的埋藏机制。其有机碳埋藏主要受总氮含量累积(R=0.72,P<0.001),降水(R=0.38,P<0.001),流域侵蚀(Rb/Sr(R=0.31,P<0.001),Zr/Sr(R=0.28,P<0.001))的正向驱动,反映陆源有机碳的输送作用;无机碳埋藏与中值粒径(R=0.47, P<0.001)和碳氮比(R=0.31, 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流域侵蚀(Rb/Sr(R=-0.65, P<0.001), Zr/Sr(R=-0.59,P<0.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流域侵蚀和外源输入主导的埋藏过程。研究结果阐明了垂直地带性框架下的气候-侵蚀-营养盐耦合驱动机制,这将为高海拔生态脆弱区应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管理以及高山区碳汇评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