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硅烷偶联剂修饰CNTs改性硅橡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25-04-29 60 1.5M 0

  摘要: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缆附件材料, 研究并改性MVQ使其具有更好的热学性能, 对提高电缆及电缆附件附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碳纳米管(CNTs)以及CNTs接枝KH550、KH570、KH580三种硅烷偶联剂后掺杂对MVQ热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纯MVQ、CNTs掺杂MVQ、KH550接枝CNTs掺杂MVQ(MVQ/CNTs-KH550)、KH570接枝CNTs掺杂MVQ(MVQ/CNTs-KH570)及KH580接枝CNTs掺杂MVQ(MVQ/CNTs-KH580)的模型, 分别计算了模型的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溶解度参数及模型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CNTs以及KH550、KH570、KH580三种硅烷偶联剂接枝的CNTs与基体MVQ均能相容, 且MVQ/CNTs-KH550模型相容性最好。热学性能方面, MVQ/CNTs-KH550模型热学性能相较于MVQ模型提升最高, 热导率相较于掺杂前提升了24.47%, Tg提升了37.96K, MVQ/CNTs-KH570和MVQ/CNTs-KH580两个模型提升相对较弱。根据模型自由体积分数、均方位移和氢键三个结构参数分析了材料性能提升的微观原因, 发现加入硅烷偶联剂可以占据模型中的空穴, 限制模型内分子热运动, 并且硅烷偶联剂引入氢键增强了模型间相互作用, 是复合模型热学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 其中硅烷偶联剂KH550表现最佳。本文为研究抗热老化能力更加优异电缆附件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模型搭建与计算

  1.1 模型搭建

  1.2 模型优化与分子动力学计算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热导率

  2.2 玻璃化转变温度

  2.3 相容性

  3 模型结构参数

  3.1 自由体积

  3.2 均方位移

  3.3 氢键作用

  4 结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