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太湖入湖河道水质水量时空变异特征及与降雨和土地利用的联系,可为强化入太湖河道治理与管理提供参考。以湖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20—2023年湖西区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水量等监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多变量特征选择算法(Boruta算法)等定量探讨降雨和土地利用对流域入湖河道水质的影响,提出了湖西区土地利用结构管理及入湖河道治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2020—2023年,洮滆水系入湖河道太滆运河、漕桥河和殷村港水质改善较为明显,总氮呈下降趋势,城东港桥段入湖河道总磷波动变化;2023年湖西区主要入湖河道总磷和总氮入湖污染负荷分别为1 158和18 949 t,较2020年相比下降比例分别为23.9%和27.7%;河道总磷和总氮入湖负荷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近年降雨量减少是入湖污染负荷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2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对入湖河道水质的总解释率最大(86.0%),其次为2 000 m(77.1%);Boruta算法分析得出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影响入湖河道水质的关键;强降雨后,入湖河道磷组分浓度通常在雨后1~2 d达到峰值,而总氮浓度无明显变化,流域强降雨带来的短期入湖负荷冲击不容忽视。建议加强200 m半径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优化,科学合理规划,持续强化面源污染防治。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与站点布设
1.2 样品监测采集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入湖水量与降雨量
2.2 入湖河道水质
2.3 土地利用类型
2.4 不同尺度土地利用与水质相关性
2.5 入湖污染负荷
3 讨论
3.1 降雨对入湖河道氮磷负荷的影响
3.2 流域土地利用对入湖河道水质的影响
3.3 湖西区面源污染防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