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东北风蚀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稳定性

2024-05-27 21:5122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1.24M

  探究风蚀区草地、林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及其影响机制,可为风蚀区土地的碳固定与科学利用、防风措施制定以及坡耕地农田肥力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风沙土风蚀区选取相邻近的草地、林地和坡长约350 m、坡度约5°的坡耕地农田(自下而上每100 m分别设为下坡段、中坡段和上坡段),研究0~15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和密度分组有机碳的分异。结果表明:风蚀区草地、林地和农田土壤>2 mm团聚体均遭到破坏,<0.053 mm团聚体显著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与草地和林地土壤相比,农田各粒级土壤团聚体、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显著减少。农田上坡段>2 mm团聚体被完全破坏,各粒级团聚体及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均随坡面的上升逐渐下降,重组有机碳占比逐渐减小,轻组有机碳占比逐渐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的关键因子,且团聚体有机碳的流失使团聚体稳定性下降。综上,相比草地和林地,东北风蚀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密度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降低,坡耕地随坡段的上升,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密度有机碳含量以及重组有机碳占比均降低。在风蚀区植树、保护与扩大草原面积、增加坡耕地有机物料施用等是稳固和提高土壤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土壤样品采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指数计算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蚀区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及稳定性特征

  2.1.1 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

  2.1.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2.2 风蚀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特征

  2.3 土壤养分因子与团聚体质量分数、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关系

  2.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关系

  2.5 风蚀区土壤密度分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总有机碳比例变化特征

  2.6 土壤养分因子与密度分组有机碳的关系

  3 讨 论

  4 结 论



登录 后下载文档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