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档首页 文档分类 切换分类

郑州市常绿灌木滞留颗粒物能力及季节差异

2024-05-27 12:54280下载
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1M

  摘要:选取郑州市12种常见常绿阔叶灌木为研究材料,运用3级滤膜法测定叶片对各粒径颗粒物(TSP、PM>10、PM10、PM2.5)的滞留量,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12种灌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滞尘粒度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火棘和夹竹桃滞留各粒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洒金桃叶珊瑚和南天竹最弱。叶片滞留的颗粒物以PM>10为主,其次为PM2.5,PM2.5~10的占比最小,在2.52%~15.36%。2)各植物在滞尘粒度特征和滞尘量方面存在季节差异。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量总体呈现冬季大于春、夏、秋三季的规律,但对PM>10、PM2.5和PM2.5~10的质量占比分别在冬春季、夏季和春季是最高的。3)叶表面微结构观察表明,叶尖和叶尾是滞留颗粒物的重要部位,而微结构如沟槽、凸起、绒毛、簇状结构等微形态结构则增强了植物的滞尘能力。电镜观察发现,有些植物叶表面具有菌丝,相关分析发现蜡质含量越多则菌丝越多,滞尘能力越强。滞尘树种的筛选应该综合考虑滞尘量、滞尘粒度及季节更替等因素,火棘和夹竹桃对各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均较强,可以作为郑州市园林绿化中的首选树种。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1.1 采样点概况

  1.2 供试树种

  2 研究方法

  2.1 叶片采集方法

  2.2 叶面滞尘量季节差异实验测定

  2.3 叶表面观测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滞尘能力

  3.1.1 植物对各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

  3.1.2 植物滞留各粒径颗粒物能力的季节差异

  3.2 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结构特征及颗粒物分布情况

  4 结论与讨论

  4.1 各树种颗粒物滞留变化及叶表面微形态结构特征

  4.2 四季各树种颗粒物的滞留差异



登录 后下载文档


1/26专辑:论文下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