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知科学中的计算-表征融合困难催动了计算主义下对内容确定问题的探究,行动导向的范式变革推进了心灵计算理论(CTM)的转向与发展。针对CTM的种种质疑,认知科学视角下辩护的最佳路径在于:承认认知过程中的计算机制和物理基质的前提,说明表征内容如何通过行为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而得到确定。基于延展-具身认知的动力学CTM初步构建了神经计算-具身交互-环境支架三层嵌套的认知系统,基于生物语义学的模型化CTM嵌入了生物目的导向的具身算法系统。在此进路上,基于变量语义学的CTM解释了认知活动作为嵌入环境的有机体根据生物目的而进行的实时适应性过程,真正实现认知研究从符号计算主义向具身-生态计算主义转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于环境、身体(感知)的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制/表征功能执行任务的行为主体,其内部机制正是计算性与表征性并存的体现,也是CTM的解释路径。而CTM的转型也指明人工智能的生态—人文主义转型方向:摆脱静态的机械模型预设,在人文主义框架的限制下,加入服务于人类发展的任务功能设计,通过物理交互生成环境语义,在环境感知—行动规划—反馈调节的动态循环中行动并实现自适应学习和进化的,并保留“人类-机器”的规范性边界的弱人工智能路径。
文章目录
一、计算性与表征性的融合何以可能
二、行动导向的CTMs及其内容确定方案
(一)基于延展-具身认知的动力学CTM及其方案
(二)基于生物语义学的模型化CTM及其方案
三、基于变量语义学的CTM转型与计算-表征融合方案
四、计算-表征融合与人工智能的新发展
(一)CTM方案及其人工智能应用
(二)CTM方案下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