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减速消费的重要模式,慢旅游是个体对抗社会加速影响的有效途径。构建慢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是增进目的地福祉、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牵引,其中后结构主义为理解其价值内核和演化特征提供了独特理论视角。基于此,本文选取成都安仁古镇、南京高淳国际慢城和丽江束河古镇3个不同类型慢旅游目的地进行跨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其产业生态系统作探索式理论建构。研究发现:(1)慢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是在政府、企业、居民和游客等主体与环境要素交互作用下,经由“慢”价值共创形成的“人—社会—自然”复合有机体,具有重视主体性、多元网络性、动态开放性和系统整体性的后结构主义特征。(2)目的地四方主体扮演多重生态位角色,其共时性参与行为促成历时性系统构建流程。(3)慢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存在耗散创生型、耦合演化型和协同共生型3种模式,其中价值认同、韧性治理和文化嫁接是区别其生态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研究结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旅游目的地提供理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