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水利用的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

2025-07-10 40 1.48M 0

  摘要:再生水作为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6)的关键策略,是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中国目前尚未系统掌握再生水利用情况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且对其驱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综合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SUR模型)等统计方法,系统揭示中国再生水利用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定量分析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对其驱动机制。再生水利用时空演变受经济发展、水资源禀赋、产业政策和农业基础四维因素驱动,经历三阶段演进:从标准体系完善期的低效利用(2002~2008年),到政策目标驱动的脉冲式增长(2009~2016年),最终形成政策(“水十条”)-市场-技术(MBR等技术普及)协同的利用效率显著加速提升(2017~2023年)。中国再生水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农业活动约束下的区域分异”特征,其空间分异的机制经历了从政策推广驱动到区域因素和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转变过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形成明显短板效应,致使农村污水收集效率与处理能力呈现系统性偏低特征,农业活动主导区呈现“高利用率-低利用量”的悖离格局,凸显分布式处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水资源禀赋对再生水资源的利用量和利用率的影响作用相反(丰水期利用率升而利用量降,枯水期相反)揭示了再生水作为弹性水源的调配功能,凸显其战略定位在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随着水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日益增强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再生水利用必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优化配置,研究结果不仅为再生水利用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也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全国再生水资源管理均衡发展。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再生水利用时间变化特征

  2.2 再生水利用空间分布特征

  2.3 再生水利用的驱动因素

  3 讨论

  3.1 再生水利用时间变化的驱动机制

  3.2 再生水利用空间特征的形成机制

  4 结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