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明确旱区果园生草栽培模式的实施效应,揭示生草与清耕果园土壤养分指标差异的影响因素。以陇东地区12县(区)45组生草-清耕果园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土壤表层有机质(SOM)、全氮(TN)、全碳(TC)、全磷(TP)、碱解氮(AN)和pH的差异性特征,并探讨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生草管理措施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与清耕相比,生草使SOM、TN、TC、AN和pH分别增加31.7%、10.8%、11.6%、18.2%和1.9%,TP降低1.8%;频率统计结果显示,生草较清耕SOM、TN、TC、TP、AN和pH明显增加的样点分别占比44.4%、35.6%、53.3%、26.7%、32.3%和73.3%。2)年降水量与SOM、TC、AN、pH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年降水量超过400 mm时,土壤SOM、TC变化率大于0;年均气温的高低对TP和pH的变化率无显著影响,与SOM和AN的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3)生草年限与TN、TP、AN、SOM、TC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pH与生草年限的负线性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SOM、TN、TC、AN、TP变化率均随生草年限增加而增加,其中TP的增速最快,达8.2 g·kg-1·a-1;生草4年以上的果园SOM、TN含量均高于清耕。4)人工生草TP变化率(-18.3%)显著低于自然生草(4.9%),pH值相反;黑垆土TC变化率比黄壤土提高25.7%,TP降低27.6%(P<0.05)。研究结果可为陇东地区果园生草技术的优化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果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合理选择生草类型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果园土壤肥力,促进果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