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探究其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与提升路径,对于实现区域耕地生态保护和粮食供需平衡、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分析框架,利用超效率松弛变量测度模型(Super-SBM)估算2000—2020年东北三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未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改进的方向和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从2000年的0.462提高到2020年的0.636,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以低效率为主;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高西地,北高南低”的特征;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灌溉指数、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主要压力因素,且存在阈值效应。建议政府要针对效率水平高低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控与适应主要压力因子,助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高。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状态”评价
1.3.3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压力”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投入与产出情况基本统计
2.2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状态”分析
2.3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压力”识别与阈值效应分析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