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种植效率分解及其收敛性分析

2025-06-29 30 0.95M 0

  摘要:[目的]中国小麦主产区种植效率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剖析小麦种植效率及其收敛性特征,旨在全面提升中国小麦种植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lobe-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以及多种收敛性检验方法,分别测度全部产区及其分产区的小麦种植效率,全面揭示了2004—2023年间我国小麦种植效率的静态与动态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1)2004—2023年,小麦主产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增长37%,其中纯技术效率增长贡献了主要部分,且第一产区的综合技术效率显著高于第二和第三产区;(2)小麦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技术进步(GTC)和技术效率(GEC)的协同作用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3)小麦主产区种植效率存在σ收敛趋势,其中第一产区σ收敛趋势最为明显;而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检验表明,小麦主产区既存在效率低值区追赶效率高值区的“追赶效应”,同时也因不同产区最终收敛于自身稳态,存在俱乐部收敛。[结论]需要根据不同产区小麦种植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效率。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设计与指标数据

  1.1 研究模型构建

  1.1.1 超效率SBM模型

  1.1.2 Globe-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1.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2.1 样本选择

  1.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小麦主产区种植效率静态分解

  2.1.1 综合效率静态分析

  2.1.2 投入产出松弛分析

  2.2 小麦主产区种植效率动态分解

  2.2.1 基于时间特性分析

  2.2.2 基于空间特性分析

  2.3 小麦主产区种植效率收敛性分析

  2.3.1 绝对σ收敛检验

  2.3.2 绝对β收敛检验

  2.3.3 条件β收敛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