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重要使命。边疆民族地区研学旅行教育活动通过多维场域互动,已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载体。本文聚焦边疆民族地区研学旅行活动,深入剖析其在育人功能、社会交往、文化传承方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论、实践、价值上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耦合。然而在现实推进中,研学旅行教育面临着导师专业化不足、学生参与弱化、课程衔接不紧密、营地开发不规范等现实困境,导致学生“游”与“学”失衡现象,研学旅行的三大主体未能形成育人合力。为更有效地发挥研学旅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本文提出应从加强研学营地建设、优化课程设计、发挥主体作用等路径入手,推动研学旅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实现“有形展现、有感体验、有效融入”,进而促进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