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多个区块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然而深层煤层气的含气性主控因素尚未明确,制约整体勘探开发进程。基于含气量、煤岩煤质、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等大量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本溪组深层煤层气地质条件,厘定了含气性主控因素,并开展了深层煤层气资源条件分区评价。研究表明:沉积、煤阶、埋深奠定了深层煤储层含气量的整体格局。①沉积环境制约着煤岩生烃物质基础(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及煤岩煤质)、深层煤层气原始赋存空间及保存条件的平面分布。成煤环境演化则决定了煤岩煤质的纵向差异分布,进而影响含气量的纵向非均质性。②煤阶不仅控制了煤岩生气强度,还通过影响孔裂隙结构而影响煤层气的赋存空间及储集性能。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岩的吸附性能得到了强化。③现今埋深主要影响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比例,常压储层在临界深度以下,随着埋深的增加,游离气的比例有所增加,3000m以深总气量呈减小趋势。④微幅构造对发育于缓坡带的深层煤层气起到了局部富气的作用。⑤综合考虑生、储、保有利条件,明确了盆地深层煤层气富集带为榆林到宜川的南北条带,平均含气量高达23 cm3/g。⑥依据深层煤层气的内涵及含气性主控因素,结合煤层展布,构建了深层煤层气资源条件评价体系,将盆地本溪组煤岩划分为4大类13个小区,Ⅰ类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大宁-吉县地区和延安地区,Ⅱ类区主要分布在乌审旗一带。研究成果以期为鄂尔多斯深层煤层气有序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章目录
1煤岩煤质及含气量特征
2含气量的关键控制因素
2.1沉积环境制约下的储层发育及含气量特征
2.1.1沉积相对煤层厚度的控制
2.1.2沉积相对煤层结构的控制
2.1.3沉积作用对煤质的控制
2.1.4煤岩煤质对含气量的影响特征
2.1.5煤、岩组合对含气量的影响特征
2.2煤阶控制下的含气量特征
2.2.1不同煤阶煤岩生烃强度
2.2.2不同煤阶煤岩孔裂隙结构特征
2.2.3煤阶对含气性的影响
2.3埋藏演化及埋深对含气量的影响
2.3.1埋藏演化过程
2.3.2埋深对含气量的影响
2.4构造控气
3深层煤层气富集规律
3.1深浅煤层气对比
3.2深层煤层气富集规律
4深层煤层气资源条件评价及勘探开发意义
4.1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