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革命老区的经验证据

2025-05-14 20 0.8M 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革命老区的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利用2014-2020年1068个中国革命老区县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革命老区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当地碳生产率,其中使用深度对县域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尤为显著。②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对县域碳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③在碳生产率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在粮食产销平衡区和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碳生产率发挥 更为明显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与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政策能够通过有效协作,进一步提升碳生产率。基于上述发现,建议进一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提高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加强关键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理论机制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选择

  2.1.1 被解释变量

  2.1.2 解释变量

  2.1.3 控制变量

  2.2 模型设定

  2.3 数据来源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 1 基准回归

  3.2 稳健性检验

  3.2.1 更换样本

  3.2.2 更换解释变量

  3.2.3 子维度分析

  3.3 内生性检验

  4 机制检验

  5 异质性分析

  5.1 分位数回归

  5.2 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

  5.3 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覆盖与否

  5.4 长江经济带与否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详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本类推荐
下载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4057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