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究肥料协同旱稻种植对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的土壤重构与生态重塑,在大田设置4种不同施肥量的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进行旱稻种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旱稻农艺性状与正常大田相近,平均产量达8 282.7 kg·hm-2;肥料-旱稻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土壤平均含盐量降低861.62 μS·cm-1,孔隙度提升8.88%,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养分含量分别提升48.9%、71.2%、6.13%,达到农耕的适宜水平;土壤pH、EC、有机质及铵态氮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际代谢物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其中施用复合肥6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500 kg·hm-2的MR2处理土壤的旱稻农艺性状最好,大粒径(>2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且稳定性(GMD、MWD)较好,土壤中华单细胞菌属、诺尔氏菌属等相对丰度占比较大,其分泌的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萜类物质的高表达量,对赤泥矿泥土壤演化、微生态重构及作物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
1.3.1 植物指标测定
1.3.2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1.3.3 土壤微生物、根际代谢产物指标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施肥量对赤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旱稻生理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肥料-旱稻种植对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理化性质影响
2.2.1 土壤化处置成土盐碱变化
2.2.2 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物理性状变化
2.2.3 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养分含量变化
2.3 肥料-旱稻种植对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微生物的影响
2.3.1 细菌OTU数量及α多样性分析
2.3.2 细菌属水平优势物种与差异物种分析
2.3.3 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与冗余性分析
2.4 肥料-旱稻种植对赤泥矿泥土壤化处置成土根际代谢物的影响
2.4.1 各处理次生代谢表达量
2.4.2 代谢物与环境因子、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