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数字技术应用引致的能源回弹效应对绿色化形成显著制约。揭秘数字化与绿色生产力协同转型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经济生态协同增效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结合熵权法、SBM-GML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核密度函数等对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实现了从不协调到良好协调的三级跨越式提升,高水平耦合协调仅出现在若干东部发达省份。②耦合协调系统的影响因子表现出非线性、异质性和阶段性的作用特征。技术进步是持续稳定的驱动因子,但效能呈现“东强西弱”梯度衰减的变化,后发区域具有突破初级协调的潜力,城镇化建设释能范围最广泛,动力性效能出现在大部分省份;③环境治理因子、收入水平在均等状况下是推动力,但和产业结构一致,其影响在东西部均呈两极变异的空间格局,正向影响存在效能门槛。研究显示,数字化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系统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其影响因子作用不仅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随着时间维度演变产生动态分异。因此,分区制定差异化政策是实现均衡、良好耦合协调的关键。
文章目录
1 理论机理分析
1.1 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哺育效应
1.2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数字化转型的反哺效应
1.3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系统演化机理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熵权法
2.1.2 SBM-GML指数
2.1.3 耦合协调度模型
2.1.4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
2.2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2.2.1 数字化转型
2.2.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2.3 解释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3 结果与讨论
3.1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
3.1.1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轨迹
3.1.2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
3.2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特质
3.2.1 基础检验结果
3.2.2 GTWR模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