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滨湿地布设是生态城市流域性重要措施;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只关注了其对水资源禀赋的影响,城市河滨湿地的土壤固碳潜力常被忽略。本研究以南宁市河滨湿地心圩江河滨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南宁市30个采样点0 ~ 50cm不同深度的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阐明了影响滨河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范围为1.42 ~ 2.49 kg·m-2,平均值为1.89 kg·m-2;2)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垂直剖面上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显著层位差异,表层土壤(0 ~ 10 cm)有机碳密度以不规则片状聚集模式为主,而深层土壤(10 ~ 50 cm)则表现为沿河道走向的条带状梯度分布,整体形成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3)心圩江河滨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73%可由人为活动因素解释,随着剖面深度增加,自然因子的解释力显著增强,在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中自然要素贡献率提升至36.5%;4)土壤全磷、全碳、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温度及海拔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结论可为心圩江河滨湿地保护与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分析
1.3.1 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
1.3.2 空间自相关性
1.3.3 地统计分析
1.3.4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2.1.1 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描述性统计
2.1.2 全局空间自相关
2.1.3 心圩江河滨湿地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
2.1.4 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
2.2 影响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环境因素
3 讨论
3.1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剖面加深逐渐下降
3.2心圩江河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东北低-西南高”空间格局
4 结论